无法忽略的绝世之美——琉璃

一串琉璃珠子,宝蓝色胎质,黄白相间的眼纹图案。这种古老的符号,承载着先民们,祈福禳祸的美好祝愿。

image

黄、蓝色胎七星纹琉璃珠一对

1978年,湖北曾侯乙墓(即随侯墓)出土了173颗印有眼睛符号的琉璃珠,这些珠子可不普通,它们就是传说中的“随侯珠”。

所谓“随珠和璧”,即“随侯珠”与“和氏璧”的并称,被世人视作至宝。

image

红褐胎蜻蜓眼琉璃珠一组

眼纹图腾在公元前4000年两河流域文明的玛瑙辟邪眼珠就已有之,这一图腾形象象征着正义无畏,并且拥有无限神力,能驱走恶魔,护佑人们平安幸福。

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,蜻蜓眼珠饰传入中国。我国最早出土的琉璃是西周时期的管珠,状态与古埃及“费昂斯”工艺的釉砂相似,也被称为原始玻璃。纯琉璃胎的蜻蜓眼珠最早出现于春秋末战国早期(约公元前5世纪初),例如曾侯乙墓出土的蜻蜓眼琉璃珠串。

image

蓝色胎蜻蜓眼琉璃珠

春秋战国时期的珠子,其特征与腓尼基琉璃珠完全一致,与后期国产蜻蜓眼样式迥然有异,由此推测中国的蜻蜓眼就是在此时由中西亚传入的。

当时,中国工匠们在学习蜻蜓眼珠饰制作方法的同时,还进行了大胆的工艺改良,即将外来的技术与纹饰发挥到极致,使这种色彩缤纷、灿烂夺目的玻璃珠受到当时王公贵族的极度喜爱。

image

蓝色胎七星纹琉璃珠

战国蜻蜓眼琉璃饰品悠久深厚的图腾文化,精湛卓然的制作工艺,已跨越时代和地域,成为世界古琉璃史上最浓厚凝练的一抹。

工匠们殚精竭虑,将外来的蜻蜓眼技术与纹饰发挥到极致,使之成为帝皇诸侯们炫耀的必备品。这一时期也因此成为中国在世界玻璃史上惟一领先的辉煌时期。

上世纪20年代,加拿大多伦多考古学助教怀特在中国河南洛阳司教时,从市场上搜集了一些出自周朝故址金村的战国琉璃珠饰。后经英国专家分析鉴定,得出是中国特有铅钡玻璃的论断后,引起世界古玻璃学术界的极大争论与关注。

image

蓝色胎七星纹琮形琉璃珠

查阅古代玻璃珠饰可知,“黄蓝白”是古埃及玻璃器的经典料色,也是战国蜻蜓眼琉璃最为常见的,另有黑、绿、褐红等琉璃颜色。

总体来说,当时掌握的琉璃呈色配方并不多,各地因原材料的配比差异会造成料色的细微变化。

中国的琉璃蜻蜓眼饰品通常出自帝皇诸侯的陵墓,总体数量非常有限。成语故事中的“随珠和璧”从侧面印证了它的珍稀性。

image

彩绘蜻蜓眼陶狗一对

从西周玻璃技术萌芽期,到汉代琉璃蜻蜓眼工艺的失传,春秋战国时期的蜻蜓眼珠饰绝对是奢侈品,连皇族也异常珍惜。

如今,这些莹润的战国蜻蜓眼琉璃珠在古玩收藏界身价不菲。工艺精湛、纹饰繁复的“楚珠”更是受人追捧。战国蜻蜓眼在国外多家大型博物馆均有收藏,国内除少数馆藏品外,也有不少精品流散于民间,深藏于市井。

image

蜻蜓眼珠串(古珠新饰)

远古时期,人类为避免厄运,抵消邪魔恶眼的伤害,会佩戴眼睛纹样的珠饰作为护身符。公元前3000年左右世界各地均出现了这类玛瑙“眼珠”,如印度、埃及、中国等早期文明发源地。

image

彩绘蜻蜓眼茧形陶珠

公元前1000年左右,古埃及文明逐渐衰败,富庶的腓尼基人拓展了琉璃珠制造工艺,对“蜻蜓眼”样式演变做出极大推动,并在几百年间通过海上贸易,使琉璃珠在地中海及中欧地区广为流传。其中多眼圈的蜻蜓眼珠、做工精巧的人面珠、动物形珠尤为出彩。

image

蓝色胎蜻蜓眼琉璃管一对

大约在公元前550年的波斯帝国时期,“琉璃蜻蜓眼”从地中海流传至北非、西欧一带。公元前330年希腊大军击跨波斯帝国后,“琉璃蜻蜓眼”更是远播到中欧、非洲及亚洲大陆。